SuSanCloud

 

紫竹云科技为企业提供“技术+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与解决方案,我们坚持共享,开放原则,把人力资源服务做得更好

职测客是紫竹云科技旗下“人才测评SaaS平台”,为中大型企业提供年度人才测评服务。

识才提效,是紫竹云科技向客户重点推荐微咨询产品。

SusanCloud连接500+专业培训讲师,赋能企业全面提升知识、技能与能力,最终达成业绩目标。

 

Read More

热门文章

35岁被裁后,你还能干啥?

最近看到很多篇文章说起当年(具体是今年还是去年我都有点记不得了,谁叫现在资讯发达又热点过多)华为传言35岁裁员的事情,这事情其实在我之前的课程里说过背后的原因,不过既然现在好多文章都在说这件事情,作为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业内人士(蹭热点也是基本技能),还是有很多话想说的,姑且叫做不吐不快吧。

所以这篇文章就当做一个#暗黑鸡汤#来读就好。

文章不长,十分钟足够读完。

做HR 的工作时间久了,就总会或多或少看到或经历过——身边35岁左右,做技术和研发岗位的朋友和同事被通知不续签,然后拿着“N+1”走人。而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不得不承认,有很多公司是连“N+1"都没有的。这就是现实当中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公司划定的这条线是35岁,有些公司的这条线可能是40岁;有些是按照岗位划分的,比如研发岗和技术岗,如果30岁之后你还不是一名管理者(至少中层)可能就要面临职业生涯往哪里走的困惑和危机了。但殊途同归,最终年龄因素似乎是横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道路上的一个关卡,没拿到通行证的人就在这里被拦下了。有人说公司无情,有人怨个体的不长进,但现实往往并不会这么简单地划分对与错。

35岁的年龄意味着,如果你是本科毕业后便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粗略估算那也有10年左右了,这说明你把最好的时光和精力全部留给了一家公司。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觉在过了30岁以后体力大不如前,你不能像25岁时候那样通宵达旦的工作、加班、拼命;你也不能因为工作需要可以随时在一个城市工作个半年而不回家,因为家里还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和太太在等着你。

35岁的年纪,大部分情况是你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中层或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面的骨干员工,当然也有一大部分人是继续做着熟练的基层岗位工作,他们是部门里资历最老的一群人,年轻的学弟学妹和新入职的员工亲切的称呼你为老司机。你的收入也逐渐达到了你认为满意的状态,看到每个月收到的房贷和信用卡账单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感到过多的压力,因为收入可以覆盖住这些花销。而回首你的职业生涯,也会暗自庆幸这么多年的努力终究是有了回报。

但是,对于一名在行业内排名前列的公司工作十年,职位不属于管理层的员工,离开公司后很可能面临的是和小自己5-8岁的年轻人争夺一个工作机会,待遇也很难再保持同等水平。但银行账单、房贷、子女教育费用却一样都没有少。

面对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和精力留在公司的35岁年龄层员工,是企业不讲人情还是员工不思进取?

这里让我们先讲个两个和尚挖井吃水的故事(一切先从套路开始……)。

话说有两座庙都没有水井,每天这两个寺庙里面的小和尚都要到附近不远不近的一处泉眼排队取水(还有这样巧的事情)。这样一来二去时间久了,两座庙每天来担水的小和尚就互相熟络了,于是在等着取水的时间段里,这两座庙的小和尚总是愉快地交谈。

这样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具体多长我也无法考证,反正是很长时间),突然一个小和尚和另一座庙的小和尚说:明天之后我就不来担水了,今天是最后一天,特向你告别(这就是拉仇恨的开始)。

对面的小和尚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你难道不需要吃水吗?

这个小和尚解释道:这些日子我每天都在庙后面的院子里打井取水,今天终于开始出水了,所以明天开始我就不必每天再来这么远的地方担水了。

……

那么,回到35岁裁员这个问题,为啥企业要这么做?

我们可以用一个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效用最大化原则。

何为效用最大化原则?其实直白地说就是:

在劳动关系中,企业想着用更少的成本雇佣更多、更好的员工;员工想着干最少的活,拿最高的工资,企业最好把所有的钱全部用来发工资。这就是效用最大化原则,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如果你在进入公司8年或者10年后仍然在部门内做基础性工作,但你的工资待遇却由于每年的涨薪和司龄等等因素,可能已经是新入职员工的几倍,那么对于你来说确实是存在一个潜伏着的危机——在你身后排着队觊觎你的岗位的学弟学妹们,他们可以完成你工作的80%,却可能拿着不到你工资40%的薪水。如果你是企业主,你会如何选择?

我们要是单纯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其实都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企业和员工不过都是在按照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行事而已。

但现实永远不会像理论一样单一和冰冷,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我们要怎么做来转为危机?顺利跨过职业发展瓶颈期?我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敲黑板:是的,就是思想工作要先行)别信那些鸡汤文,但也别信那些打击你的灰暗的文字——因为鸡汤文只能让你产生你可能会成功的幻觉却不能真正提升你的价值;而那些消沉阴暗的文字无非也就是嫉恨别人起高楼,乐见别人楼塌了的人性的弱点。如果要跨过35岁这道坎,首先就是要远离这两种极端的内容和思维。

2、不是一定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现实生活中,有人通过自身努力+顺应市场趋势,成功的走上创业的道路;也有人看透职业发展曲线,安于现状退居人后做一个普通的职员,放弃了人前显贵和高水平的薪资,平静地度过这段瓶颈期和平台期,直到退休;还有人在35岁前为自己加持了各种技能、资历和专业知识,让自己缩短平台期的时间,成为职场上金字塔尖上的那一群人。

其实这三种选择都没有错,都是正常职业发展的一种选择,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成为金字塔尖的那群人;也可以做一个安静的螺丝钉,平平淡淡地走完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这也是绝大部分职业人的工作轨迹和写照,你要相信这个世界的规律是发展是在螺旋上升的一条曲线,而不可能是只有一条笔直的上升曲线而从不下落,这不符合规律;还有一群人不甘心只做一个“打工仔”,他们往往有着更强的成就动机,去外面的世界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

但不管如何选择,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自身可以自主做出选择的余地和资本,而不是最后只能被动地被环境或其他因素来选择。

3、职业瓶颈期到来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四个方面来准备,简单来说分别是:

资历——你过去做过啥项目、和NB人做过哪些NB事;

技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工具,有完成事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有想法);

知识储备——有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以为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和储备;

个性素质——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素质优势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挥优势比补短板更实用。比如一个人在职业生涯早期变了解到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倾向于财务、审计方面的工作,就说明在财务和审计工作中更容易成功,那么他可以在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情况下选择财务和审计工作,在这个领域努力,日后成功的几率更大;如果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期才了解到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自己从事的工作不相匹配,那么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可以发挥自身性格优势、克服短板来达到职业生涯的发展。每个个体是不同的,发展对于每个个体也都没有一个完全的定式存在。

这些储备请尽量早地去做准备,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和工作上的机会(此处有鸡汤嫌疑)你的职业生涯发展不是瞬间发展的,而是无数个碎片的积累,积沙成塔、聚火成光。

从你刚刚步入职场就开始,或者从现在、从当下就开始,给自己在四个维度上做有计划的积累。这样,你在35岁这道坎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危机,因为事务永远是相对的,你在一个永远相对稀缺的人力资源市场(敲黑板:为啥永远相对稀缺以后慢慢讲,此处略)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选择的权力。

35岁其实从来就不是一道坎,而是你在自己面前画的一条线。

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

×

通过邮箱订阅我们,您将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相关信息